2015年国考指导:2012年申论真题解读及范文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笔试将于10月30日举行。为帮助考生复习申论,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chinagwy.org/)推出本文,重在解读近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提供申论范文作为参考。】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申论真题,省级试卷关注的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道德滑坡和道德失范”问题,地市级试卷关注的是“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和公共安全教育”问题。在2012年,两类试卷的考查主题完全不同。而到了2013年和2014年,两类试卷的考查主题在大方向上是相同的,给定的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一致的,只是考查角度有所不同。认清两套试卷不同的考查方向,就可以准确把握文章的写作角度。对此,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chinagwy.org/)为考生提供以下两篇范文,以供参考。
第一篇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参考范文(省级)
【文章写作要求】
给定资料7中讲述了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家人之间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请你以这个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结合给定资料,并注意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2)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流畅;(3)总字数1000字左右。
【申论参考范文】
人无德不立 国无德不兴
──大力加强道德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普通农妇刘女士出于好心搭载同村李老太太及其孙女,不料路上三轮车侧翻致李老太太因伤情严重去世。对此,刘女士主动提出给予其经济赔偿却遭对方家属四次坚决拒绝。这一感人故事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公德之美,它犹如一股清泉,浸润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态势,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但随之而来的各种道德范畴内的问题却屡屡出现,社会上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出现了道德失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以教育为根基。当前,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主流价值观和基本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社会道德为代价,道德教育在任何时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道德教育的主题,融入到整个国民教育当中,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才能推动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更好地助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法律和制度作保障。德以劝善,法以诛恶。要使道德教育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保障。法律是道德规范和社会文明的风向标,必须把道德观念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把道德规范体现到法律法规的制定之中,并通过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扶正祛邪、惩恶扬善,使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惟有如此,人们从善的信心才能得到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坚实稳固。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国家者,积人而成。遵守社会主义道德既是觉悟,也是义务,道德大厦的建设需要每个社会成员添砖加瓦。全社会都要讲公德,只有人人修身自律,躬行实践,才能积小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加强道德榜样的宣传,取中华传统道德之精华,去其糟粕,才能适应当今社会,提高人民的整体素质。
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相信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会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之花必将灿烂绽放,国家必将长治久安。
第二篇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参考范文(地市级)
【文章写作要求】
给定资料5划线部分写道:“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
【申论参考范文】
天变不足畏 安全当先行
──让经济社会运行更安全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与灾难相伴、与灾难抗争的历史。虽然灾难无法避免,但只要我们意识到未曾预料到的事件对我们的伤害最大,时时保持警惕,预想到所有的可能,并相应的加强安全规划与防护,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切实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天变”就不足畏,并且会成为经济社会运行的更加安全的驱动力。
2010年S市的公寓火灾,暴露出我们在安全保障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安全防护不足,对事故的防范考虑不周、投入不够;二是法律和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工程建设和维修中存在违法违规现象,日常管理缺乏有效的规范化监督;三是技术保障欠缺,救援设施和设备难以满足需要,影响救援的速度和效率;四是公众安全意识淡薄,市民自救互救和应急疏散能力不足。这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扩大了事故的危害。
我国古训有云:“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预防灾难和事故应从“预”字着眼、“防”字抓起。如果庞培人对火山喷发有足够的预见并有相应的防护设施和防范措施,也许一代名城庞培不至于被火山熔岩所吞没;如果S市在高层建筑的规划上科学谨慎,在安全防护上舍得投入,对市民有相应的应急训练,也许公寓火灾的后果不至于如此惨重。只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并落实到行动上,才能真正从事故教训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安全前行。
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教训告诉我们:科学发展,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首先要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首先,在发展理念上,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把握当前国情,以安全为前提和保障,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其次,在安全文化上,要学习发达国家“生命至上”的观念和做法,大力开展安全文化自律性、生命化、安全技能观的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定期开展应急避险训练,切实提高公众自救能力;再次,在资源整合上,要将安全防护措施融入城乡建设规划,大力促进公共应急资源整合,构建综合减灾应急系统,建立协调有力、运作顺畅的机制,把各个行业的专业救援力量整合起来;最后,在法律执行上,要加强执法和监管,规范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确保法律和制度的落实。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我们必须以安不忘危的思想统筹好、谋划好安全发展,让人民生活在一个和谐安定的环境里,让经济社会运行得更加平稳和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