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毕业当城管引热议 称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大专及以上学历,专业不限,工资1600元……”近日,广西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则城管招聘启事,几天后,毕业两年、25岁的小韦持清华大学本科文凭,前来报名,面试笔试均考了第一,最终被录用。对小韦的做法,有人叫好,“高文凭帅哥,亲和力肯定不错……”有人质疑,“这么难的工作,他可能做不久的。”小韦则说,“没什么,从基层做起。”
今年以来,各地城管相继出现的负面新闻,加上招工难、就业难等因素的作用,这一抉择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有点“疯狂”,小韦则拿着录用通知书淡然一笑:“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对此,你怎么看?
时评:清华毕业生就不能当城管?
“大专及以上学历,专业不限,工资1600元……”广西柳州的一则城管招聘启事,让前去应聘的人络绎不绝。没想到的是,25岁的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毕业生韦伟,在一个月时间内先后参加了柳州市不同城区的两次城管部门招考,均以优异成绩入选。最近,他拿到了录用通知书。(《羊城晚报》8月6日)
看到这样的新闻,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人才浪费,认为清华毕业生做不需要学历就能胜任的城管,是十足的大材小用。有网友发出非常有典型性的评论:“自甘堕落,有损清华!”许多人进而批判大学教育,认为小韦当城管的例子说明了包括清华在内,我们的教育现在已经堕落不堪了,甚至还有不少人感叹这是“民族的悲哀”。但也有网友认为:“为何清华毕业就不能做城管了?为何北大毕业就不能卖猪肉了?在正常社会里面的正常行为,在我们这里怎么就成了异象?”
许多人由此立即联想起了去年上海市宝山区城管执法大队一次就招收了11名硕士,想当然地认为韦伟是为了编制,而选择了吃城管的皇粮。殊不知,韦伟参加的这两次招聘,都是聘用制(临时工、协管)合同工城管——没有编制,不是公务员。
但是,国家法律法规并没有规定清华的毕业生就不能当城管,北大的毕业生就不能卖猪肉。清华、北大的毕业生究竟做什么工作,完全是其个人的自由选择。只要他们选择的工作是合法的、没有违反社会公德,自食其力,都无可置喙。大家之所以疯狂地品头论足,就是因为固有的旧观念在作祟——特定的工作只能由特定学历的人去做,高学历的人做“低等”工作就是屈尊。这种等级观念固化了我们的社会阶层,也致使现今的许多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最后有业也不就,或者成为“啃老一族”。
韦伟决定找份城管的工作,自食其力,而不是继续依靠父母“啃老”,就这一点来看,就值得不少人学习。对清华毕业生当城管这事,还是以平常心看待,别过度解读。
>>>有话要说
基层锻炼,接地气
读者雷泓霈:“唯学历是从”的人才评价标准已经成为过去式,小韦不因为城管职位的形象不佳、职位琐屑卑微而放弃,而是从容应对,不温不火。“清华毕业生当城管”也充分体现了他具备扎实的就业心态以及务实的职业精神。作为一个有潜质的优秀者,就应该接受这种原汁原味的摔打,接受这种“从基层起步”的艰苦挑战,成为优秀的“岗位螺丝钉”,为社会作出更多积极贡献。相反的,如果因为清华的金字招牌而盛气凌人、挑肥拣瘦,没有接地气,未经过货真价实的基层摔打,反而容易形成一种“嘴尖皮厚腹中空”!
@snowycloud:我认为这正是该为清华北大“去神话”的重要体现,成绩总要分三六九等,理想志向更是千差万别,为什么顶尖大学里就不能有同学当城管呢?
@巴浪子DAIHUABIN:说不定他将来会改变城管工作方法。
@糖三掌:平等就业,没什么。希望做个有良心、有爱心的城管……
@滚滚大团儿:现在的社会有一种悖论,一方面,大家嚷嚷着大学生、研究生不肯放下身段从基层做起,眼高手低;另一方面,当真有人从基层做起的时候,就像文中的清华本科生和之前卖猪肉卖馒头的各大名校毕业生,却又有人指责他们胸无大志,辜负国家的培养。
当城管,大材小用了
@龙山月:不管你哪儿毕业的,生存下去才是王道!
@有才or财:这个应该是编外的吧,不然怎么只有1600元工资。
@记忆_终将褪色:希望小伙子淡定些!不要用秤砣打人啊。
@闪电虎2011:1、心态可嘉,2、学用分离,3、当下最大的浪费是人才浪费。
当城管,你真的疯了
@haikuotiankong1966:清华毕业生当城管,暴殄天物!
@dolidoli:这不叫疯狂,这叫疯。
@九月店:读书读傻了吧!
@萝卜头14:我无语,竟然还有人愿意当城管!而且还是个清华生!
疯狂,有什么不对
小韦的一句“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冲击了很多年轻人的心,这句话原本是李宇春一张演唱专辑的名字,现在也成了年轻人呐喊的心声。
@买鱼翅喂猫:内心年轻之人是永远都不会老的。
@chyhl1:再不疯狂我们的青春就真的完了!
@汕头陈明生:好一句“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生活就是这样,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向现实妥协。
@SpongeBob在比奇堡:他绝对是青春帝!
@ Suntur失落:趁着我们还年轻,趁着我们还有疯狂的资本,行动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