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试题中心  >> 湖南   
湖南

2022年湖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县乡卷)

http://www.chinagwy.org       2024-03-11 15:55      来源:永岸公考
【字体: 】              
  2022年湖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在此发布。本套2022年湖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来自考生回忆,由永岸公考整理。



 2022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题(湖南县乡卷)

  材料一

  古道上班驳的树影,把S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张局长的思绪拉回到六年前。“S县的所有古道,我都走过。”他说,“随着人们走进大山,拥抱自然的兴趣日益浓厚,古道成为开展森林休闲康养的重要载体,这也是推动古道修复的重要原因之一。2016年县里把‘加快古道修复’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我和规划团队花了三四个月时间梳理,勘测全县的古道资源。发现许多古道的贯通性、历史性、人文性和景观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

  古道修复除了讲究“修旧如旧”,还必须能在更宏观的视野上系统考虑,比如,怎样以古道为主要纽带,串联贯通起周边的乡镇。因此,S县在规划古道修复工作之初,就将丰富的古道网络作为重要考虑点。

  沿着S县上古乡茶岭古道一路攀爬,可抵达的最顶端是“一峰九崖”中最负盛名的奇石山峰——神女峰,但是,古道在通向山顶的最后两公里处戛然而止,新修整的路是古道修复特意设计打造的延伸段。

  “类似的延伸段设计可以让上山的游客选择另一条古道下山,体验沿途多个古迹景点,不走回头路。这样可以将古道景点与文化名山,古镇、古迹、古村等古文化旅游资源更好地融合开发。”古道修复规划专家说。

  据初步统计,古道沿线现有自然景观800多个,民宿、农家乐300余家,人文古迹400多处,涉及民间传说900多个。说起古道,S县汝溪乡天台村村民老蒋再熟悉不过了。天台村就在古道旁,不远处便是传说中徐霞客游天台山的首餐地,首宿地——筋竹岭,这是汝溪乡最引以为傲的文化资源。

  “很多古人在这里写过诗,比如‘路虽幽艰,吾何惧’‘松虬不直,主石而枝蔓’……”说起古道文化,老蒋非常自信,诗词随口就来。

  汝溪乡党委书记说:“古时,筋竹岭古道是进入天台山的要道,一大批文人墨客经此前往天台山,留下众多诗词歌赋和传说,很多诗文意境高远,故事催人向上,广为当地人传颂,其中所反映的不惧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已经深入当地人的骨髓。以前古道沿线地处深山,当地人日子过得很苦,但是当地人从没放弃过努力,古道先人们的开拓精神在后辈身上得到传承,依托古道而兴起的各种农家乐、户外拓展基地正是当地人依靠双手勤劳致富的真实写照。老蒋经营的汝溪山庄就在附近,生意最好时一天接待过上千人。”“游客们通常会在这里读一读碑文,体验往返一小时左右的古道。在山庄吃饭修整后,再驱车前往不远的汝溪户外拓展基地,体验徒步、漂流、溯溪、露营……”老蒋笑呵呵地说。古道是“静”的,必须要让它“动”起来,才会有更大的活力。地处天台山深处的花茂村,一度处于区域发展的中下游,而在天茂旅游发展公司刘经理看来,也正是因为地处深山,花茂村很好地保留了古民居、古廊桥、古道、古树、古民俗特色。这“五古”正是花茂村后发起跑的优势所在。2021年2月,花茂村和隔壁的青茂村一起入股,与S县效农集团签署整村运营协议,成立了天茂旅游发展公司。现在,这里的古廊桥、古树都是游客来村必经的打卡地。

  光有这些还不够,天茂旅游发展公司瞄准当地特色资源。“我们流转了270亩梯田,种植古道米。”刘经理说,打米糕、舞龙灯、提线木偶等传统古道习俗都在这里一直保留传承。公司以此为灵感,请了国内知名文化公司,在这些习俗素材上进行了创作,打造了各种精彩纷呈的实景演出剧目,角色扮演体验生动,同时,还开发了古道菜、古道面、古道粽子等具有独特标志性的系列农产品。仅去年,实景演出就开出200余场,票房收入近100万。古道系列农产品创造了250多万元的销售额,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不久前,天茂旅游发展公司利用村里的古民居,在古道口开了一家“古道”村味馆,打造“古道”品牌系列产品展销厅。

  古道曾是当地交通第一要道。如今古道已成为沿途城镇乡村迈向未来的新动力。

  材料二

  在T县柠檬种植繁育中心,成片的柠檬种苗长势良好,工作人员忙个不停。“近些年县里投入资金建设柠檬良种脱毒三级繁育体系,实现柠檬良种无毒化。这样育苗比传统方式提前一年左右,还具有长势快、抗逆性强等优点。”技术员小李介绍,自2018年建成投产以来,该中心一年就可以培育出100万株以上柠檬新品种,为T县打造柠檬种植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种植改良方面,我们也是不遗余力。这些年,从外面请来不少柠檬方面的专家,在他们的指导下,目前我县一半以上的柠檬种植园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喷施叶面肥、果园生草栽培等方法开展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实现了有机化肥双减30%以上,农残抽检均优于国家标准,柠檬产量和绿色品质大幅提升。T县副县长表示,为了推动柠檬企业持续创新,T县陆续成立了柠檬深加工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目前,围绕柠檬产品研发,T县已拥有国家专利30余项,自主研发柠檬精深加工技术300余项。下一步,T县将与国内几所农业大学合作,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并与周边6个市区联合打造柠檬产业服务平台,推动标准化基地精深加工平台等方面共建共研。

  去年10月,T县主办的“2021国际柠檬节”盛大开幕。150多家企业和单位现场签约51个投资项目,签约总额达到28亿元。开幕当天,国内首个柠檬交易中心也同步上线。当天交易各类柠檬产品2万吨。随着品质迭代优化,我们对外销售平台不断扩大。

  “今年初我县投资建的柠檬电商运营中心也正式启动运营,通过多渠道拓展市场销路,加上直播带货线上业务的持续开发,柠檬销量增长很快。”T县副县长说。

  “我之前在浙江从事线上服装销售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直播经验,现在通过电商平台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家乡的柠檬,觉得特别有意义,听说县里招募家乡人直播带货卖柠檬,我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运营中心的直播员小刘说。

  “柠檬全身是宝,在T县,每一片柠檬都会被‘榨干吃净’。”慧达柠檬科技集团徐总说。如今在T县围绕着柠檬精深加工,已经开发出饮料、绿色食品、美容护肤品、生物医药及保健品等5大体系350多种产品,如柠檬蜜茶、柠檬面膜、柠檬香皂、柠檬精油、柠檬冻干片等,吸引了二十多家企业在T县投资建厂推动柠檬全产业链发展。“我们企业的主导产品就是果胶,作为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大众的消费食品中。”徐总介绍,依托于T县巨大的柠檬种植优势,慧达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一年就可以消化掉3.5万吨果皮,生产出2000吨高质量果胶,产值达2亿元。

  目前水果深加工行业发展很快,市场竞争激烈,这是很多企业顾虑所在。T县发改委负责人表示在省银保监局支持下,T县近五年中陆续引入了三家保险公司,加大柠檬系列产品承保度,拓展承保品种,共开办农业新险种27个,有效降低柠檬种植加工生产风险。为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基层覆盖率,T县还在215个行政村建立了普惠金融基地,相关金融机构在T县柠檬产业领域的投资收益连续多年保持5%以上增长。2021年T县长龙镇柠檬基地年产值上千万,带动周边群众就业近千人,吸引返乡创业50余人,人均增收3000余元。“在柠檬基地当看护员,离家还不远,一个月轻轻松松有两三千的收入,比在外面打工强得多了!”村民老陈激动地说。近年来镇里还以柠檬产业为抓手,聚焦农旅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民宿等旅游项目,年均吸引游客10万人次。“这反映的是对柠檬产业的拉动。”长龙镇镇长说。

  截至目前,T县柠檬种植面积已达到2万亩,现年产鲜果8万吨,综合产值五亿元,助力2万余农民增收致富,县里不断推动柠檬全产业链做大做强。“把柠檬这个‘小果子’做成了‘大产业’,一颗酸果架起来了城乡协同发展桥梁。”T县党委书记说。

  材料三

  “我来北京四年多了,现在是一名月嫂,辛苦是肯定的,为了生活嘛。两个孩子都还在上学,得多赚钱。”2017年11月,来自农村的小李与其他人作为首批“巧阿姨”与家人依依惜别踏上进京列车。

  近年来,M市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把推动家政产业转型升级,塑造“巧阿姨”品牌作为富民利民工程来抓,每年家政从业人员外出务工收入近30亿元。

  “公司统一培训后,我被安排到了一家月子中心工作了两年。那里有非常专业的妇产科医生和护士,能学到很多,老师的指导也更加细致。”

  从月子中心离开后,小李开始作为住家月嫂接受派单。爽朗的性格和耐心专业的服务受到雇主的好评。

  “如果不是做了家政,我这辈子就待在农村。这份工作不仅让我见识到了外面的世界,还使我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小李谈到,接下来她想在烹饪和烘焙上再专业一些,做出更加多样的月子餐。

  目前,M市已经开展家政技能培训2万余人,向全国输出“巧阿姨”1万余人。家政服务成为了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业态之一。“家政服务业市场缺口大,为我市转移农村劳动力提供了一条新路。这不仅是增收问题,还给乡村带来比增收更深远的影响。‘巧阿姨’搭建城乡交流桥梁,串起了城和乡。”M市人力资源和社保局的负责人说。

  “小周呀,你那个网购,我搞不懂,你不用来劝我啦!”“是呀,我手机都不会用,怎么买东西?”“我付了钱,东西没送来怎么办?收到假货又怎么办?”看到满脸笑容的小周,几个老人直摆手。“王爷爷,黄奶奶,张伯伯,我今天来找你们,不是推荐网购的。”小周笑着说道,“你们想不想看到孙子孙女?我可以教你们用手机连线面对面聊天哦!”

  从一线城市回到农村老家,95后姑娘小周选择了和大多数同龄人不一样的生活。两年前,就职于某市一家大型培训机构的小周偶然听朋友说起,可以在家乡开一家“乡情优选驿站”,村民线上下单,店铺负责线下进货,最终将商品送到村民家里。大到冰箱、彩电,小到一双鞋、一瓶油,都能次日送达。“这太方便了。”小周觉得做这件事很有价值——网购进乡村,不仅满足了疫情期间乡村的购物需求,让村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也让自己可以为家乡做点事。

  短暂的纠结之后,小周毅然离开城市,回到熟悉而又陌生的农村老家。她对开好“乡情优选驿站”很有信心。从小生活在这里,村里六七十户人家,叫声“爷爷奶奶”“叔伯阿姨”都能攀上点关系。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小周的“乡情优选驿站”一开始并不顺畅。老人一般很少走出村子,社会接触面狭小,再加上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与外界的联系基本停留在打电话、看电视上。城里人早就习以为常的网购,对于这些老人来说还难以接受。

  面对这种情况,小周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做法。她发现,网购再怎么高效便捷,如果不被村民理解信任,就难以推广。因此,小周没事就到村里溜达,见人就打招呼、拉家常,并耐心地教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开始是学习微信聊天、视频通话,慢慢再学会加群、购物。“他们慢慢地就信任我、相信我的话,也开始支持我的‘乡情优选驿站’。”小周说。

  一次送货,小周远远看到一个老人无助地坐在家门口,走近一看,原来是留守老人杨爷爷不小心把脚扭伤了,老人看见小周一下子就哽咽起来。在送老人去卫生院的路上,小周感到一阵心酸,像杨爷爷这样的留守老人在村里有二十多人,他们大多行动不便,生活所需多靠他人代送。“我觉得我做的不仅是一门生意,我给老人送去网购的物品,更重要的是满足他们的一种期盼,有着浓浓的人情味。”

  “乡情优选驿站”做的时间长了,村里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也知道了小周的这个平台,纷纷要求加入小周的“乡情优选驿站”微信群,时不时就会在里面下单,把自己的关心和思念送到家乡的老人孩子手里。同时,老人们也把自己亲手制作的腊肉、萝卜干等土特产交给小周,请她寄给在外面的亲人。小周就像一条纽带,将村里的老人孩子与在外的年轻人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这个如今已有一百多人的“乡情优选驿站”群,仿佛成了一个线上村落。在这里,天涯若比邻,老人和儿女们可以实时面对面交流,小周也变成了村里的“管家”,老人们都期盼着她来,每次见到都热情招呼,塞上几个水果,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孩子们放学后会冲到她的家里,打听自己的爸妈有没有寄东西回来。

  城市和农村从来都不是隔断的,互联网的下沉建立了数字城乡通道,但仍需要连接的纽带——人。小周把一种新的数字化生活方式带到乡村,在方便农村群众生活的同时,把大家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满足更多更深的情感需求。“我特别愿意成为这条纽带,把乡村和城市连接起来。”小周说。

  “我们希望在城市中体会到自然、朴实的空间。”建立在闹市中的远山农庄负责人邓经理,原来是一家互联网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自贫困山区的她一直希望有机会回报家乡。依托政府城乡协调发展支持项目,她建立起这个都市农庄。“我们的特色主打家乡味道,满足游子的故乡记忆和思乡之情。”邓经理介绍道,农庄所有食材均来自政府部门对口帮扶的扶贫基地,其中有我的家乡,保证都是好食材。

  远山农庄悠然恬淡的内在特质和都市稀缺的乡土气息,成为人们可以集体思故乡的地方,这是故乡的味道,和小时候妈妈做的菜一样。带着家人来体验的温先生说道,“我们工作忙,很少回老家,周末带孩子来这里放松放松,也算一解思乡之情。”

  “为成功实现城市消费需求和农村生产的有效链接,我们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农副产品展示厅。”邓经理介绍道。客户可以直接定制,可以预定下单,通过搭建“产品+渠道+销售”直销平台,帮客户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让他们采购无忧了,也拓宽了乡村产品的销路。如此一来,我们真正做到成了连接农村、城市的一个纽带。

  依水村原来是一处名不见经传的“空心村”,如今,却被大家盛赞为“文艺村落”“乡野乌托邦”,前后不到十年时间。依水村一家民宿老板说:“来这里的年轻人有的是设计师,有的是企业高管,有的是手工作坊老板,都是喜欢乡村生活的城里人,还有就是我这样曾经是农民,在外面闯荡,有点资源了又回到出发点,希望把家乡建得更加美丽。”

  “目前,依水村有新村民170人左右,大部分是来自城里怀揣梦想的青年人,他们为村里带来人才、技能、产业和个性化IP,也正是他们重新编织的邻里关系构成了‘乡村生活共创集群’的网络发展。”依水村年轻党支部小吴说,“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与故乡渐行渐远,希望能够建立起一条连接‘故乡’的纽带,实现故乡的梦想,找到梦想的故乡。”

  材料四

  Y县过去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近些年,虽然通过一系列举措,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镇与镇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却越来越突出。为了有效推动县城乡镇协同高质量发展,由Y县发改委牵头,召集相关职能部门人员成立了专项调查组,对全县5个典型乡镇进行了走访调查,以下是调查见闻:

  水门镇:镇规模最大的镇,也是经济实力最强的镇,常住居民约12万人。水门镇以宠物用品制造闻名,源于多年前该镇宠物养殖业很发达,后来经过认真调研规划,拓展到宠物用品产业。目前,这里不仅有完善的宠物养殖、宠物食品生产、宠物美容、宠物医疗等产业链条,还配套建成了产业园区。入驻园区的蓝精灵公司陈经理说:“最初我们公司选址并不在这里,但园区的产城融合式集群平台吸引了我们。这里不仅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也有完善的生活、教育、医疗等各种配套设施。公司预计2022年能在这里实现800万元的产值。”

  广桥镇近日共建的广文化经济园区在镇上正式开园。“我们园区重点打造中高端制造业产品的生产集群,产权为广桥、文峰和北道三镇共有,租金等收益由三地共享。每个镇各派一名镇领导参与园区管理,并通过每半个月一次碰头共商建设大计,共享招商引资资源。”园区委员文主任说,广桥镇聚焦现代化高端农业;文峰镇重点打造工业特色型美丽乡镇;北道镇全力建设“工业+居住”型乡镇。如此,三个镇在集群化建设中既通力合作,又各有侧重,既打破行政壁垒,共享建设资源,又发挥独特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名片”。

  “原来我们担心很难打破不同乡镇之间的条块阻隔,但三个镇都在积极推广应用集行政管理、民生服务、社会治理为一体的‘云镇通’智慧服务平台,全面打造数字化政府,实现跨区域跨部门协同联动,一事联办,有效解决了企业和居民的各方面难题。”广桥镇镇长说。

  仁和镇:仁和镇地势起伏,盛产古树岩茶,在省内很有名气。前些年茶叶行情好的时候,镇上刮起了一股开荒种茶、兴办茶厂之风,但随后出现了粗制滥造、茶叶质量下降严重、销售受阻等现象,导致大量的茶厂倒闭,店铺人去楼空。曾在镇上开店的李长生回忆:“最火热的时候,镇上一大半门店都在销售茶叶,借着茶叶的热度,镇上修建了多家豪华酒店,还办起了茶文化博物馆,这不是盲目跟风嘛!”“说实话,我当时就不太看好,那里交通不便,高速路在那边也没有出口,到县城还要绕几十里盘山路。如果不去进货,谁大老远跑去喝茶、逛博物馆?”曾去考察货源的吴老板说。

  三汇镇:之所以称为三汇,因其三面环水,风景秀美,当地的柑橘虽然小有名气,但因为往外运输成本高,储藏技术欠缺,只能在周边内销。陈女士家有几十亩橘园,行情不好的时候,即便免费相送,别人都嫌麻烦。“其实我们跟广桥离得很近,他们的农业产业链发展得很好,乡下还来了几个物流冷链运输点。不晓得为什么就是辐射不到我们这边。”除了柑橘,锑矿开采是三汇镇的支柱产业。“采矿会导致高污染,但这是我们的主要税收来源,因此,做好废水处理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三汇镇党委书记表示,“之前建的污水处理厂不够用,前些年三汇镇斥巨资又修建了一座污水处理厂,用于处理矿污水和民用废水,同时,锑矿场也投入大量自有资金完善和改建了排污设施设备,但仍存在环境污染隐患,我们现在的工作压力很大。”

  沙河镇:沙河镇经济也一直在全县名列前茅,沙河镇与三汇、风林等镇接壤,相距均不到15公里。近年来,沙河镇主动与其他镇对接,高标准建设了公共服务中心、生产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智慧治理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16处。“我们乡镇没有单独建设污水厂,而是将污水接到隔壁三汇镇污水处理厂。”沙河镇党委书记说,“风林镇以红色旅游为特色,原本规划了高档酒店,但考虑到我们镇已有五星级酒店,而且距离很近,所以风林镇就不再重复建设了。”

  “我们就是希望从乡镇集群发展的角度,变‘一地独有’为‘全体共享’。”沙河镇党委书记说,“构建以沙河镇为核心,辐射周边乡镇的‘1+N’发展模式,打造全城型村镇服务圈。”

  问题一

  请根据“给定材料1”谈谈对“古道已成为沿途城镇乡村迈向未来的新动力”的理解。(15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条理清晰,不超过250字。

  问题二

  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T县为促进柠檬产业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350字。

  问题三

  假设“给定资料3”是某报纸“城乡发展系列纪实报道”中部分新闻素材,这篇报道附有一则短评,开头如下:城市和农村从来都不是隔断的,真正连接彼此的纽带一直没有改变,那就是人……请根据“给定资料3”撰写这则短评的内容。(25分)

  要求:观点鲜明,见解深刻,逻辑清晰,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

  问题四

  假如你是参加本次调研的Y县政府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4”写一份简要的调查汇报材料供县领导参阅。(40分)

  要求:内容全面准确;条理清晰,符合实际;字数不超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