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时评:为什么政府参事不建议限制公车
日前,负责编撰北京交通“十二五”规划的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请来郭廷结、赵杰等五位国务院参事,为该市交通未来发展出谋划策。几位政府参事提出了“提高私家车出行成本”的建议。
怎么提高私车使用成本呢?参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收费,有的说要提高燃油税,有的说要大幅提高停车费,有的建议收取车位占用费。左一个收费,右一个收费,治理拥堵好像没有了其他办法,只剩下了收费。收费,当然对政府是最有利的治堵政策。一来简单可行,满足了政府懒政的习惯,收费是多简单的事啊;二来有利可图,可以为政府财政增加很多收入,治堵成为政府的提款机。
收费哪怕对治堵没有半点作用,但起码对政府有百利而无一害。正因为如此,政府的公共治理才形成了严重的收费癖好。而习惯了揣摩政府意志的“宫廷专家”们对此当然心领神会,于是,他们动不动就会非常体贴地向政府提收费的建议。政府于是一拍即合,既然民意如此,我们就只好“勉为其难”地收费了。
来看看专家的建议吧:用车无限制,使用成本太低,所以经济手段进行调控———好一个信口开河的“使用成本太低”,根本没调查过人们的用车成本是多少,就想当然地说“使用成本太低”。专家同志,从购置税到燃油税,你知道叠加在一辆车上的税费有多少吗?你知道老百姓的用车成本多高吗?我很奇怪,政府为何一直在使用上限制用车,而不在生产和销售上控制汽车———这无疑又是利益使然,汽车是政府巨大的税源,甚至是支柱产业,限制了会影响政府收入,而限制用车,则把成本全都推到了车主身上。让你买,不让你用,好绝的招儿。
一位政府参事说:目前本市很多单位自有停车位,并向职工免费提供。这类免费或优惠措施,客观上刺激了单位职工购置汽车———这个判断也太不靠谱了,停车费多少钱,一辆车多少钱,我相信,没有几个人会因为单位停车位免费而去买一辆汽车的。更重要的是,停车位免费的单位多是政府机关,向他们收费,他们根本不会自己掏钱,而会让公款埋单,让纳税人来承担他们的停车费。这样的收费,起不到任何调控功能。
笔者很纳闷,这些参事们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提“限制公车使用”的建议呢?众所周知,城市的交通拥堵,很大部分是公车贡献的———一方面公车数量很大,另一方面因为公车缺乏成本约束,使用上无节制。如果从限制公车使用和减少公车数量上着手,既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治堵效果,又能为私家车树立一个典范。答案很简单,参事们很多人都是坐公车过来开会的,而且是政府召集的会议,他们是根本就不会提那些不利政府利益的建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