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常识资料  >> 常识其他   
常识其他

2014国家公务员政治常识习题精解(94)

http://www.chinagwy.org       2013-08-19 08:59      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              
  1、“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日吾不能,是诫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日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

  A. 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 对人是否有利

  C. 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 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

  2、人的价值的最显著特点在于(  )。

  A. 人在价值关系中既可以是客体,又可以是主体的二重性

  B. 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客体

  C. 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主体

  D. 只具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满足自身和他人需要的特性

  3、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人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又进一步指出:“人不能一次踏人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  )。

  A.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B.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D. 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4、“领导者的唯一定义就是其后面有追随者。一些人是思想家,一些人是预言家,这些人都很重要,而且很急需,但是,没有追随者,就不会有领导者。”关于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它是管理学家约翰?科特首先提出来的

  B. 领导的实质是组织成员的追随和服从

  C. 思想家和预言家比领导者更重要

  D. 追随者是领导者的最基本构成要素

  5、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是(  )。

  A. 爱岗敬业

  B. 办事公道

  C. 服务群众

  D. 奉献社会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www.chinagwy.org/)解析 题目或解析有误,我要纠错


  1.要注意区分几种不同的情况,包括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可能性和抽象(非现实)可能性、好和坏的两种可能性。本题引用《孟子》中孟子同齐宣王对话中的一段话,引文不全,引语之前齐宣王问孟子:“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即不肯去做与不能做到在外表上有什么区别?孟子回答:如果说挟着泰山去跳过北海(即渤海),对别人说,这个我做不到,这真是不能。要是说替老年人折取树枝,对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去做,不是做不到。显然这段话,前者说的是不可能性,后者说的是可能而又不去做。试题主要考查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区别,同时又把现实可能性与抽象可能性的作为干扰项。本题所问是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的区别,这是客观存在,与主观努力(A)、对人利害(B)无关,加以排除,D是现实可能性和抽象可能性的区别依据,C才是可能性和不可能性区别的依据。故选C。

  2.“人的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人对作为主体的人(自身或社会)的积极意义。人的价值的定义表明,人在价值关系中既可以是客体,也可以是主体。人作为主体,体现为通过劳动创造与他人或社会互换劳动成果而满足自身需要的特性;人作为客体,在价值关系中是不断用劳动成果使他人或社会得到满足的特性。人在价值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这种二重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存在物的显著特点。故选A。

  3.辩证法认为: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局部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上,相对主义运动观和诡辩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不承认相对静止,这就使一切具体物质形态以及它们的具体运动都变成不可捉摸的、无法辨认的东西。故选B。

  4.这一论述的提出者是德鲁克,领导的实质是追随关系。故选B。

  5.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3-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故选D。